培养方案编号:20212306
物流管理专业专接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社会责任感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员工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较高尚的审美情趣,达到国家规定的老员工体质健康标准。
2.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8.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三、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员工毕业应修学分不少于88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主要课程:运筹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工程、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等。
五、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课程平台 |
课程群、学分学时及比例 |
课程群 |
学时与学分 |
学分 |
% |
学时 |
% |
通识教育 |
通识基础课程 |
18 |
20.5 |
304 |
27.8 |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
4 |
4.5 |
64 |
5.9 |
专业教育 |
专业核心课程 |
21 |
23.9 |
336 |
30.7 |
专业方向课程 |
20 |
22.7 |
390 |
35.6 |
专业实践课程 |
25 |
28.4 |
|
|
合 计 |
88 |
100 |
1094 |
100 |
六、公司产品活动安排表(单位:周)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合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课堂教学 |
16 |
16 |
0 |
0 |
32 |
考 试 |
2 |
2 |
0 |
0 |
3 |
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 |
(2) |
(2) |
(2) |
|
(6) |
专业实践 |
1 |
1 |
4 |
|
6 |
专业技能训练与竞赛 |
|
(1) |
|
|
(1) |
创业之星 |
|
1 |
|
|
1 |
专业实习 |
|
(5) |
20(5) |
|
20(10) |
毕业论文(设计) |
|
(1) |
|
10 |
10(1) |
机 动 |
0 |
2 |
0 |
3 |
5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19 |
79 |
寒暑假 |
12 |
6 |
|
18 |
总周数 |
52 |
45 |
97 |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平台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通识 基础课程 |
必 修 课 |
3 |
27100003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4 |
27100001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3 |
考试 |
1 |
271000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32 |
16 |
2 |
考查 |
1 |
271000131 |
形势与政策(一) |
0.25 |
8 |
8 |
|
2 |
考查 |
2 |
271000132 |
形势与政策(二) |
0.25 |
8 |
8 |
|
2 |
考查 |
3 |
271000133 |
形势与政策(三) |
0.25 |
8 |
8 |
|
2 |
考查 |
4 |
271000134 |
形势与政策(四) |
0.25 |
8 |
8 |
|
2 |
考查 |
1 |
141000010 |
大学英语(一)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2 |
141000020 |
大学英语(二)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1 |
511000011 |
老员工职业规划 |
0.5 |
8 |
8 |
|
1 |
考查 |
2 |
511000021 |
老员工就业指导 |
0.5 |
8 |
8 |
|
1 |
考查 |
4 |
511000030 |
老员工创业基础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
选 修 课 |
类别修读要求见“有关说明” |
4 |
64 |
64 |
|
|
考查 |
合计(通识教育课程) |
22 |
368 |
352 |
16 |
|
|
(二)专业教育平台
2-4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 修 课 |
1 |
231103380 |
运筹学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1 |
231103420 |
仓储管理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1 |
231103410 |
国际物流 |
3 |
48 |
48 |
|
3 |
考试 |
1-2 |
231103530 |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 |
231103440 |
采购管理 |
3 |
48 |
48 |
|
3 |
考查 |
2 |
231103390 |
供应链管理 |
3 |
48 |
48 |
|
3 |
考试 |
1-2 |
231103431 |
运输管理 |
2 |
32 |
32 |
|
2 |
考试 |
小 计(专业核心课程) |
21 |
336 |
336 |
|
|
|
专业 方向 课程
|
限 选 课 |
1-2 |
231103402 |
供应链管理实训 |
1 |
32 |
|
32 |
2 |
考查 |
1-2 |
231103481 |
仓储管理实训 |
1 |
32 |
|
32 |
2 |
考查 |
1-2 |
231113060 |
电子商务 |
1 |
32 |
|
32 |
2 |
考查 |
1-2 |
231113180 |
运输业务管理实训 |
0.5 |
16 |
|
16 |
1 |
考查 |
2-4 |
231113150 |
第三方物流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13160 |
第三方物流实训 |
1 |
32 |
|
32 |
2 |
考查 |
2-4 |
231103460 |
物流设施与设备 |
1.5 |
32 |
20 |
12 |
2 |
考查 |
2-4 |
231103451 |
物流信息管理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小 计 |
10 |
240 |
84 |
156 |
|
|
任 选 课 |
2-4 |
231123111 |
物流成本管理 |
3 |
48 |
48 |
|
3 |
考查 |
2-4 |
231112122 |
专业英语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120 |
运营管理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091 |
配送管理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071 |
物流地理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131 |
贸易函电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13071 |
报关实务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2001 |
国际金融 |
3 |
48 |
48 |
|
3 |
考查 |
2-4 |
231122050 |
金融市场学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141 |
公共关系学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151 |
人力资源管理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161 |
组织行为学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170 |
商务礼仪 |
1 |
32 |
|
32 |
2 |
考查 |
2-4 |
231122090 |
保险经济学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2-4 |
231123190 |
物流经济学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小计 |
10 |
150 |
|
|
|
|
小计(专业方向课程) |
20 |
390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必 修 课 |
1-4 |
231102420 |
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 |
3 |
|
|
|
|
考查 |
1-2 |
231103521 |
专业技能训练与竞赛 |
0.5 |
(1) |
|
(1) |
|
考查 |
1-4 |
231104010 |
专业实践 |
3 |
6 |
|
6 |
|
考查 |
2-3 |
231101450 |
专业实习 |
10 |
20(10) |
|
20(10) |
|
考查 |
2-4 |
231123180 |
创业之星 |
0.5 |
1 |
|
1 |
|
考查 |
2-4 |
231102491 |
毕业论文(设计) |
8 |
10(1) |
|
10(1) |
|
考查 |
小计 |
25 |
37(12) |
|
37(12) |
|
|
八、有关说明
(一)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选修课修读要求
至少修读4学分,含艺术修养类2学分、人文科技体育类2学分。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
1.本专业实行分流培养。员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就业倾向,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自行选择应用方向或理论方向,一般在第二学期组织实施。
2.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在第1学期初进行。《员工手册》由员工自学,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必须合格。
3.专业技能训练与竞赛一般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利用业余时间统一开展1周,必须参加,计0.5学分。
4.创业之星一般安排在第2或3学期,统一开展1周,必须参加,计0.5学分。
5.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市场营销大赛、专业见习等集中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考察一般安排在第1学期进行1-2周;市场营销大赛一般安排在第2至4学期进行1 周,专业见习一般安排在第2至3学期进行1-4周。各专业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合理安排实施,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总计时间为六周,专业实践均为集中组织实施,计3学分。
6.专业实习是本专业对员工专业能力进行全面训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环节。专业实习按照理论方向和应用方向分别实施。
7.毕业论文是检查员工学习状况、培养员工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重要方式和评定学位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设计)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第2学期末开始组织,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第4学期集中组织相关环节,员工须通过答辩,计8学分,具体规则及要求另行规定。
8.为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员工参加全国性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竞赛获奖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论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统考通过者,可取得课外学分,该类学分可抵冲选修课学分,或作为同类课程的学分。课外学分的具体认定将依据学院相关的学分制实施细则进行。本专业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得分不计算在内。
9.员工须按规定参加统一组织的系列专业实践活动,具体规定及要求另行规定。